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处理政务 (第5/6页)
文臣坐大……” 朱祁钰挑眉,看了一眼金英。 他确实没有想到,金英会说出这番话来。 应该说,金英说的一点都不错,票拟和批红,本身是皇权的范畴。 朝廷本就设有通政司,用来收纳奏章,上传下达,并不需要内阁来行使这个职责。 所以先送内阁,只能把票拟的权柄给出去。 如此一来,势必会让内阁坐大,使文臣的势力进一步扩张。 这也是有明一代证实了的。 不管怎么说,金英都是内臣,从皇权的角度出发,这一点其实是应该避免的。 臣权和皇权在大多时候是对立的,臣权越强,皇权便会衰弱。 站在皇帝的角度,大多时候,应该做的也是加强皇权。 但是…… 这是没有做过皇帝的人的想法。 有前世的经历,又看过大明数百年的兴衰,朱祁钰的心里清楚,皇权和臣权,只有相对平衡的时候,才是最佳的状态。 他自然明白,臣权过强,会欺压皇权,但是他有自己的考虑。 一则,内阁的设立,是对大明有利的! 这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抛开臣权和皇权的关系不谈,内阁实际上起到的作用,是调和内外,提高了政务处理的平均水平。 说到底,将朝廷所有的政务都寄托在君上一人的身上,是有风险的。 如果君上是明君,自然一切皆好,但是若是昏君或是能力不足,政务的运转就会大受影响。 内阁的大臣,至少是经过千万士子当中筛选出来的,处理朝政的基本能力是足够的。 将朝政寄托于制度,而不是寄托于皇帝的个人素质。 这一点是对大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