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处理政务 (第4/6页)
完全确定下来。 当初太祖皇帝废宰相,撤中书省之后,大量的朝务压到皇帝的身上。 太祖皇帝倒是受得了,可到了宣宗皇帝,就渐渐受不了了。 于是开始命司礼监参与政务,分担压力,同时也设立了内阁,参赞机务,不过重心还是放在司礼监身上,毕竟司礼监在内廷,随时都能帮皇帝处理朝政。 直到宣宗皇帝驾崩,三杨辅政之时,内阁的地位才渐渐提高。 由于今上幼弱,朝政几乎都是由三杨来处置,为了让皇帝同时能够学习到政务。 三杨通常会在奏章上写上大体情况和处理意见,到了皇帝这边,只需要批准或者不准就可以了。 大大减轻了小皇帝的负担,照准就行了! 但是这个时候,票拟还不是内阁的权柄,而是三杨作为辅政大臣的权柄,朝野上下也压根没有把票拟当做内阁的分内之事。 直到后来,司礼监坐大,不断有权宦闭塞圣听,朝臣和天子都意识到,在外朝和内廷之间,需要一个调和内外的机构出现,内阁才真正被赋予了票拟的权柄,甚至到最后,因为这个特殊的作用,逐渐力压六部,成为首揆阁老。 但是现在,内阁还远远没有这种地位,三杨病逝之后,内阁更多地变回以备咨询的地位,只能票拟一些琐碎的小事,票拟制度几乎被废除。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这次京师突然遭逢大事,上禀上来的奏折,基本上都是紧要之事,金英自然也是按着规矩,直接拿到了集义殿。 此刻听到朱祁钰说,要恢复票拟制度,金英不由得心中一震。 再三犹豫之下,金英还是道:“王爷三思,票拟之制,毕竟是三杨辅政之时的权宜之计,若是形成制度,恐会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