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13节 (第7/10页)
起猛攻: 第三点,国家需要什么样的太子才是最重要的。这点光是圣上明白没有用,满朝文武明不明白才是关键。有时候皇上明白,但架不住官员装糊涂,也有历朝历代哪个皇上就不明白的,那官员再明白,也只能劝谏,结果未必尽如人意,只不过为了忠实于国事这也是臣子的必须尽力为之的义务。如今我朝正待中兴,朝堂之上需要敢于思考怎么突破的官吏,东宫之中也需要敢于思考如何为国事培养真正能秉持圣上理念的官吏,这样的人辅佐太子,可以使得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共同为美好的未来朝发光发热,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猜忌党争之上,让后来者不能专心好好搞事业,还得先清理战场澄明吏治再投入国事。 “先者僭祚而后者忧劳,奋补不及蠹蚀久空,难继也。” 他顿笔后连犹豫都没有,又补了一句: “此事已有先鉴,实非妄断。” 很好,很好,该结尾了。 最后就很容易了,复述一下自己“为国事”的核心论点,返回母题的史料,以太史公和班孟坚的观点再次扣题,结束。 卓思衡写完后有直抒胸臆的快乐,只是可能是太累,眼睛有点模糊,他揉了揉,还是感觉四周有点暗。 不对劲。 小小一方天地里很难感受时间流逝,然而抬头往帘下探看,又听暮鼓伴随肚腹饥肠辘辘敲响第一下,卓思衡才猛然发觉已快到结束时间。 而他还没将文章誊抄到考卷上! 本朝科举严禁继烛,不但考生不许带蜡烛入场,前朝的夜答特赐三支火烛惯例也给废除,因而四十九遍暮鼓后,考生便会因为天黑无法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