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86节 (第3/9页)
待诸王都表态坚决支持父皇的决定,坚决拥护大哥的统治后,朱元璋才放心的笑道:“好好,你们都是好孩子,圣寿节后就不要回去了,在京里多陪陪你们的母妃,等着元旦的禅位大典,省得刚回去又得回来。” “是,儿臣遵旨。”诸位王爷轰然应声。皇位传承之际,把在边疆领兵的藩王都留在京城,以防万一,实乃题中应有之意。 圣寿节后,皇位即将禅让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朱元璋也责成礼部,为禅让大典准备仪注。 礼部尚书蹇义却上疏说——“自古帝王内禅,非其时怠荒,即其时多故,仓促授受,礼无可采。” 意思是之前的帝王内禅的原因,要么就是老皇帝荒废怠政,不得人心而辞位,要么就是天下巨变,民怨沸腾,被迫让位,像现在这样开国皇帝文治武功,国家百废俱兴,蒸蒸日上时主动功成身退,却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也没有合适的礼仪可以参考。 朱元璋的意思是简简单单搞一下即可,但太子却要求群臣详细议定礼仪流程,绝不可有丝毫马虎,要为父皇办一场隆重的退休庆典。 蹇义只好会同礼部翰林院众官员搜罗古籍,商定好禅位大典的礼仪并详细订立流程。终于赶在年底前一切准备停当。 洪武三十年正月初一。 正旦大朝上,垂垂老矣的吴太监向前来朝贺的王公大臣、番邦使节,宣读了朱老板的禅位诏书:“朕本布衣,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逢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提三尺剑蹶起淮右,不十余年间荡涤群雄,统一中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天下咸奉正朔,稽首阙廷。于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