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穿越调查局_第433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3章 (第2/3页)

凉水,顿时令辽国君臣心中沸腾起来。

    此番辽国大举兴兵,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夺取关南河北之地,从整体格局上实现对宋朝的战略纵深,保障契丹在今后的对宋作战中进可攻退可守,稳立不败之地。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萧太后与辽国重臣们在充分估计了双方的力量对比之后,决定举倾国之力,发动二十万大军南征。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除了战争初期,辽国利用出其不意的战术和来去如风的优势,连续攻克多个重镇,甚至还俘虏了王先知、王继忠等宋朝大将之外,接下来的战况却陷入了步步坎坷的境地。

    他们不仅在瀛洲被李延渥头铁死扛了十几天,损兵折将也没能克城,而且杨延昭的铁甲飞骑也在河北义军的支持下,四处袭击辽军后方补给,弄得契丹兵马惶惶不可终日。

    到了前几天,南院大王萧挞凛不幸在澶州前线阵亡,更是彻底动摇了辽国高层关于“一战定乾坤”的信心。

    随着狼主战死的噩耗一并传来的,还有宋朝皇帝赵恒御驾亲征、三十万宋朝大军抵达澶州的消息。

    接下来还能不能打赢这场战争?究竟如何打赢?立刻变成萧太后不得不仔细考虑的问题。

    随着战局的发展,辽国朝廷里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声音:以丞相韩德让为首的汉族官员们,纷纷主张与大宋议和,趁后路没有被完全切断,尽速撤返北方;跟他们针锋相对的,就是刚才被咔嚓了的耶律斤等部族军首领,这些人主张全力进攻,彻底击败数量虽然庞大,但战力稀松平常的宋军,夺取汉人的中原沃土;除去这两边的人,更多的辽国朝臣则建议收缩战线,将主力部署进行调整,扫荡身后的河北各城,争取巩固战争初期所取得的胜果。

    第三种比较折中的意见,一上来便被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