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章名传千古 (第1/4页)
清三代的仿定窑,在胎骨上,虽然模仿宋定窑胎体较软的情况,但是出现了虽软但不坚质; 在釉饰上,虽然色调与光润程度与宋定窑接近,但是没有泪痕和芒口现象; 在纹饰上,仿制宋定窑的刻划花和印花,但是图案发生了变化。 宋器多见植物和飞禽,清三代仿多见吉祥寓意的纹饰。 清代中后期仿定窑,仅见于嘉庆、道光时期。 嘉庆仿定釉,比较偏白,特别是釉面有典型的波浪釉,很容易识别。 道光仿定釉,釉色白润,与宋定窑差别很大。 可以说,作为官方仿古瓷,自信还是有的,他们仿古却不墨守成规,防出了自己的特色。 这就是陈文哲值得学习的,而到了民国时期,应该就会进入百家争鸣时代。 民国时期,仿古瓷的大师比比皆是。 所以,民国仿定窑是真不少。 民国仿定窑主要是仿定窑碗盘,因为只有碗盘才具有芒口、泪痕、竹丝刷纹三大特征。 文献记载常以是否有泪痕为鉴定要点,但定窑施釉薄的,却没有这种现象。 所谓竹丝刷纹也只有盘碗瓶等圆器外壁才有,并不明显,而对于不能一次成型的琢器,则不适用。 民国仿定窑的主要目的,是谋取暴利。 要仿就仿不容易引起争议的品种,瓶等其它器物制作复杂,又没有芒口现象,很难去骗似懂非懂的人。 要真仿,属于吃力不讨好,因为很可能因为器物无芒口,而让仿制者白辛苦。 当然,仿的再好,破绽也不会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