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光辉时刻 (第1/4页)
社会、科技的发展,需要条件,而且不止是一种条件。 安定的社会环境,开放的商业环境,才能早就一些技术的进步。 瓷器烧制,也离不开商业环境的向好。 比如康熙中期,开始开放海禁,贸易瓷器和国内所需日用瓷器的大量生产,使得景镇的官窑和民窑空前的兴旺。 而且官窑、民窑的互相促进,技术迅速提高,品种不断创新。 独步当朝的青花、绚丽多姿的五彩、刻意求真的仿古瓷,以及崭露头角的粉彩和珐琅彩等,都开始慢慢的涌现。 此时的瓷器,胎土淘炼得非常精细,质地坚硬纯净,瓷胎中的高岭土的用量比明代更高。. 而釉中的氧化钙含量则降低,原料的选择和加工比以前更加讲究,烧成温度已到现代硬度的要求。 细腻温润的胎质,使得康熙时期的釉上彩、釉下彩以及色釉等,显得灿烂缤纷,没不胜举。 康熙年间,继明代以来,制作外销瓷有了新的发展,器形之繁,数量之大,前所未有。 常见的器形有撇口花觚,圆形和六方形的罐、筒瓶、尊壶、军持、汤盘、耳杯等。 一般的花口折沿的大盘、碗类比较多见。 色釉方面,在康熙年间出现了许多品种的色釉。 其中最为名贵的有,郎窑红。 郎窑红实际是康熙年间,仿制明代宣德宝石红,极为成功的产品。 郎窑红的特点是色泽深艳,犹如牛血一般猩红,所以又称为“牛血红”。 霁红色釉,则不像郎窑红那么浓艳透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