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六章:呼延观音,野牛冲突 (第1/7页)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斜光晚照,日近黄昏。塞外的大漠落日,草原风光,总是带着一种辽阔而苍凉的意味。 在草原上,有零星的湖泊分布,却仿佛虽点缀在草原上的珠宝,清澈纯净得不染一丝尘埃。 一碧衣少女就坐在湖畔边。 她的容貌明艳动人,秀丽绝伦,是天下少有的美人。 那长发垂肩垂泄,漆黑如夜。洁白无瑕的纤纤玉手捧着羌笛,含入樱唇,香腮微鼓,独奏竖吹,笛声幽幽。 初听时甚为清淡,笛声渐变,越发幽怨哀婉,仿佛是在倾述一首令人肝肠寸断的哀歌,听之令人神伤。 联想起近日的经历,少女心中不禁幽幽一叹,笛声更是悲切。 少女的名字叫呼延观音。 若放在中原,对佛门众人来说,可算的是大不敬的名字。指不定就要秃头上门,拿着禅杖往脑袋上敲:就你是呼延观音啊!就你是呼延观音啊! 但北莽许多平民尊佛信佛,许多人都喜好以菩萨弥勒文殊等做名字,并不稀奇。甚至连妇人装束都深受印象,冬月以黄物涂脸,呈现金色,谓曰佛妆,春暖才洗去。 呼延观音并非本部人士,襁褓时被人丢在毡帐以外,只留下信物羌笛,刻有耶律慕容四字,从小受族长庇佑。 少女初长成,越发惊艳。只是在草原上,女子美色不过是那些悉惕的货物,可贩卖或上供。 她所在的部落悉惕只是草原上的小权贵,守成有余,开拓不足,得知账下竟有如此美人,也不敢享用,就忙不迭准备拿她赠送一名大悉惕,以换取新牧地。 部落人与她颇有感情,不甘受辱,举族迁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