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 (第3/4页)
听到里面的争吵,无奈的摇了摇头就打道回府:这对师徒都需要请大夫好好看看,恐怕有脑疾。 …… 俩人吵闹了一会儿不由喘着粗气大眼瞪小眼,门口的小羊则淡定的路过,继续给可爱的小毛喂食去,他已经习惯了阿牛同钱福的争吵,这对师徒一天不折腾浑身不自在。 钱福灌了一口凉茶示意徐秀坐下。 钱福一脸淡然的道:“夫国朝诸儒,皆朱夫子门人之支流余裔。师承有自,排序秩然。曹端、胡居仁等人忠于实行,谨记约束,然学术之分,自古已有,历史姑且不表,至本朝,吴与弼、陈献章之学说主静儒,而先生之道,则与吴陈二位迥异不同……” 短短的一分钟以内,浑然不见了市井气息,徐秀怔怔的看着钱福论明朝到如今的儒学概况,不由收敛心神注意倾听,暗自赞叹:这才是大儒应有的气质。 钱福道:“凡心之所动即可为,可为则必行也。” 徐秀调整了一下心情,向先生问道:“心作何解?” “朱夫子答: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陆九渊道: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是以,心即理。” “理又作何解?” “理即天理,得天地生,人得之,虚灵而不昧。朱夫子云,天理即明德,穷理即明明德。” “何为穷理?” “格物致知。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 又道:“然事物无穷,何以尽又何以穷呢?明本心之理,不违天理。犹善。” 可见钱福对朱熹的穷理之说也是不怎么认同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