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6 (第3/4页)
声发对。 这些大臣就明里暗里的打听, 是不是谢武帝临终前有什么交代啊,或者是谢昭帝许诺这四位大臣什么了。 可这四位托孤大臣就像封嘴了一般,怎么问都是不说。 群臣闹了一场,一点作用都没有, 慢慢的表面上就平静了些,但私底下是想尽办法给周梓安下绊子。 周梓安是没有空理这些人,谢珉如今为她顶住了质疑和压力,而她作为谢珉私人智囊团的核心人物,带着于稠等书院的同窗,还有原来谢珣的心腹大臣们,要做的就是帮助谢珉赶快在朝堂上立起来。 周梓安第一点想到是兵权,枪杆子里出政权,手里有军队,底气便是足的。 正好谢珏的叛乱还完全没有平定下去,大业原实行的是府兵制,是由各州刺史掌管兵权。 周梓安趁用兵之计,另以御林军的名义招募了一批精锐之师,统兵的皆为谢珣的亲信,是由谢珉直接负责的,以后便是谢珉自己的亲信部队。 另外又在每州郡新设置都尉一职,专典一郡之兵马,与刺史一起兼掌兵权,如发兵捕盗贼等,需二者共议决定。 又明令地方将领只有领兵权,而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利。 而兵部掌管军令和军官的除授等,却不具体领军。 这样地方与兵部互相制约,互相配合,军权完全cao于皇帝谢珉之手,防止了权臣擅兵的弊端。 如此调配之下,谢珏叛军被政令统一的大业军队打得是落花流水,东躲西藏。 后来谢珏跑到了东突厥边境,准备躲到东突厥国去。 被守关大将萧煜一举捉获,砍了脑袋。 :谢昭帝元年秋,原楚王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