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4章 (第1/3页)
“咦?那里面好像写了什么,这不会是文物吧?” “不可能吧?看起来只是很普通的水缸啊。” 铭久一边说,一边朝缸里望了一眼。 结果还真在靠近缸底的缸壁上发现了一些划痕,像是未写完的字。 “你小心点儿,那么大个子,再折进去。”苏萼提醒道。 “不至于。” 为了看清那些划痕,他用双手扶住缸沿,把头朝里探了探。 随着这一探,他整个人立刻定住,身体里仿佛有电流激突游走,一帧帧画面随即跃入脑海。 那正是他前世的记忆画面。 第41章 西岭往事(上) 如今的西岭村远近闻名,几乎可称得上全市乃至全省脱贫致富的样板,可在十几年前,这里却是k市最穷困的所在。地少,底子薄,加上位于交通末梢、又缺少渠道,少量的特产也不好往外销。最要命的是,因为要保障水库水质,村里不能上任何高附加值的加工项目。村集体创收难,村民增收就更无所盼,于是年轻的劳动力加速外流,留守的不是老幼病残便是懒妇懒汉,西岭村也由此陷入越穷越不发展、越不发展越穷的恶性循环。 市里倒也想过拉西岭村一把,并且很是大张旗鼓地搞了一阵,可由于观念不新、措施不实、政策不够,最主要的是各级各部门的决心不足,以致虎头蛇尾,最终没了下文。 “西岭村也就这样了”——不止一位市领导在非公开场合说过这样的话。 因此,每次市里选派干部到基层村居挂职的时候,都不会有人想到西岭村去。 其实,从某种角度看,适当的落后其实未必不是好事,因为相对低的起点意味着更大的上升空间。在一些发展步伐不那么快的乡村,挂职干部们不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