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9章 亲军、禁军-上升的通道 (第2/8页)
吹了起来。 韩百胜听得身上一麻,这是召集昭陵村禁军和卫所军的号角声。 韩百胜依稀记得,昭陵村好像是有一些虎威、昌国、护国等镇的禁军和长安三卫的卫所军在。 果然,没过多久,除了大量背着猎弓,挎着横刀,手持长枪的弓箭社、枪棒社健儿赶到。 那些穿着皮甲,手持更加精良武器,甚至还有几个身穿铁扎甲或者棉甲的禁军好汉也到了。 关中的禁军户和卫所军户与其他地方不太一样,这里更接近河西和陇右的模式,赐田多,赋税低,禁军除了宿卫番上的时候,不一定都在城市中。 卫所军则是采取大聚居小杂居的模式,所以除了卫所军的聚居地,某些关键位置或者田土特别肥沃的村庄中,也往往有卫所军户存在。 众人非常自然的按地位高低排好了队,穿棉甲或者铁扎甲的禁军在最前面,大马金刀的坐在凳子上,铺兵也对他们是客客气气的。 有点皮甲的卫所军和经过巡检司选拔可以入武学的枪棒、弓箭高手在中间。 后面依次是正在值守的巡检司牙丁,以及要参与巡检司cao练的枪棒社、弓箭社健儿,最后面的,则是大量十二到十五岁的半大小子。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那就是家里养得起马,骑术也不错的健儿。 他们大多有个义从骁骑的身份,哪怕没选上禁军和卫所军,地位也比一般人高。 而且这个地位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有实实在在好处的。 首先分田的时候,田亩的好坏都是从上到下均的,官府出租的犍牛,也是禁军家庭先用。 收春秋两税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