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_第七百四十四章 匠城存在的意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四十四章 匠城存在的意义 (第1/7页)

    朱祁钰看着滕昭笑着说道:“易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何意?”

    “芸芸众生以类同而聚集在一起,所以天下万物以群区分,那么分群,必然产生竞争,便有了吉凶。”

    “得利,群者吉;失利,群者凶。”

    “何为群?便是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领土、朝廷、历史和共同认知的群体,就是群。”

    在朱祁钰的理解里,群,是经过了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稳定共同体。

    缺少认同则不为群。

    那么理清楚了这个群的具体定义之后,就可以回答滕昭的问题了。

    蛮人和大明是一个群吗?

    显而易见,并非一个群,则谈不上大明对他们的私权的侵犯了。

    于谦说海外弃民,那也是大明的海外弃民,就是基于群的清晰认知。

    大明这个群的共同体里,在地域、文化、种族等等上面,都是有着清晰的界定,但并非一成不变,是同样存在着动态的变化。

    比如琉球三府,在景泰四年开始郡县琉球之后,就在地域、文化、种族、政治等等多个方面,将琉球纳入了大明共同体中。

    比如交趾十五府,在永乐六年加入了大明这个群,宣德三年,又宣布退群,而朱祁钰又要郡县安南,就是让他加群。

    滕昭认真的理解了陛下对群的解释,心中的疑虑,就如同拨开云雾见天日,瞬间豁然开朗,之前那些想不明白的事儿,彻底想清楚了,对公私二字的理解,更深入了一层。

    对别的群而言是有益的,对本群而言则是有害的,这是要公权介入的。

    这一点是渠家三兄弟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践行了对本群有害的结果。

    “这条路是通向哪里的?”朱祁钰站在造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