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重塑千禧年代 第323节 (第1/6页)
“那等我们努力和胡正明联系,我们合肥是不是可以得到‘冰饮计划’的青睐?”王书山温和地说道。 方卓主动伸出右手:“不,领导刚刚答应了我,这是我接洽的最后一个条件,也是我们开启合作后的第一个要求。” “我相信领导的全力承诺,我现在也会全力推动晶圆厂在合肥的落户,希望这是一次愉快的合作。” 王书山脸上露出笑容,握着手,只说了四个字: “合作愉快。” 第175章 也还行 方卓不是一个瞻前顾后的人。 他心中有了倾向,下一步就是考虑如何围绕这个倾向来做事。 来自领导全力的表态像是一个火花,点燃了由半导体项目思考来的很多想法。 技术大佬有多重要? 一个已经把先进技术过程走一遍的大佬有多重要? 仍以梁孟松来举例,方卓记得媒体曾经对他的描述,他到任中芯300天,率领团队让14nm芯片的良品率也从3%提高到了95%,达到量产标准。 具体数值或许模糊不准,这种巨大的提升却是毋庸置疑的,它是整个团队艰辛努力的成果,但更是技术领军人物指引的效果。 方卓觉得这种关键技术人物的价值很难用金钱体现出来。 所以,他定下了两个小目标,先挖胡正明,再挖梁孟松。 怎么挖?如何挖? 中科大这样的名校正是最好的实施平台。 换作上海,即便方卓托着郑丹锐、裘迪这样的领导去拜托交大在国际上挖人,人家顶多就是真的帮忙努力试试,一旦试不成,那也就是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