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集 第二百九十四章 (第1/5页)
御史府负责监督百官,由御史中丞提交弹劾书再适合不过。翌日早朝,庞典果然按计划发难,向李弘提出华宁主将赵涣有通敌之嫌。 李弘对此大感疑惑,就在两天之前,他刚刚接到前方战报,称华宁军民奋力抵抗联军攻城,经过一天的鏖战,终于成功打退了敌军,怎么现在又突然有通敌之嫌了呢?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以李丹为首的太子派要弹劾赵涣,那太容易了。庞典当众表示他手里有人证,是从华宁偷逃回来的军兵向他通风报信,赵涣与联军方面书信往来频繁,他表面上一心为国,与联军势不两立,而在暗中却与联军秘密私通,为自己的日后找出路。 庞典这么一说,另有大臣立刻站了出来,向李弘表示此事绝非空xue来风,赵涣与联军私通一事早有传闻,只是因为事关重大,又没有确凿的正确,所以未敢向李弘禀报。 接下来,太子派的众臣一一发言,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赵涣与顾安民交往密切,现在顾安民已倒戈向联军,赵涣亦有叛逃之心。另有大臣还故意装出忧君忧国的姿态,表示华宁为都城的卫城,绝不能有任何的散失,即便现在没有掌握赵涣通敌的物证,但只要他有通敌之嫌,就不可再用,必须得立刻调他回都。 这些大臣有主攻的,有敲边鼓的,你一句,我一句,不停的向李弘进谗言。 李弘越听脸色越阴沉,越听眉头皱得越紧,最后实在被众人吵得头大,猛的一拍桌案,震声喝道:“都不要再说了!” 如果一个人说赵涣有问题,那还可能是误会或者偏见,但这么多的大臣包括太子在内,都认为赵涣心怀叵测,有通敌之嫌,就由不得李弘不三思了。 思前想后,这时候连李弘都不确认赵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