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750节 (第5/6页)
巡抚。 汉宣帝时,曾经提倡过地方官做得好的,就不要轻易调动,毕竟人家好好的,你换人干嘛。 不过这种制度并不是在任何场景下都能适用的。 首先是当官的那个人自己,时间久了,他就会想升。另外,一个人长期执政一个地方,那很容易改姓,朝廷到时想插手都难。 这是更为关键的缘由。 所以汉宣帝的这一做法虽然有其道理,但并没有被大规模的采用。 反而是几年一换的流官制占据了主流。 但凡事都有个例外,这两点因素在刘健的身上就可以被避免。 他不可能再回北京,也一向以清流标榜自身,不屑做一地方权臣。 二十年来,山东成了清流的自留地,也成了他们这帮理想主义者实验治国的绝佳之所。 然而事实是,山东是各地当中变化最小,最像正德初年的地方。 倒不能说是落后,只是呈现出的模样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儒家治下,无非就是那几招。 比如说,这里仍然缺少商业,继续维持着小农经济,正德十一年清田令后,算是抑制了土地兼并,再加上推广红薯,所以饿肚子的现象是不多的。 就算是遭了什么灾,国库有银子能够赈济,刘健为官清廉,赈灾粮不至于被克扣太多。 再比如,路引制度目前也只存在于山东等几个少数省份中。 这是经济方面。 在文化方面,山东是位次靠前的科举大省,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