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_大明嫡长子 第6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652节 (第7/8页)

定,但事情还是在推动之中。

    朱厚照也听过几次内阁的商议,渐而他逐渐有了一些印象。

    棉花这个东西,和玉米、土豆不一样,中国有棉花记载的历史很长,大约是从汉代之时就已经有一些棉纺织技术的记载,南北朝时一些帝王的衣物就是用棉布制作而成。

    棉布穿着还是比麻布要舒服多了,这个不必深究什么材料特性,上手一模就知道了。

    到了唐宋之时,各地都开始有种植棉花的记载,最早是海南、两广,然后是江南一代。

    正是因为棉布的优异特性,支撑了棉花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而要说到真正普及,那就是明代。

    这是从朱元璋就开始的,他在洪武元年颁布实物租税时就规定过,原则上农民上缴税赋都要纳布,导致不种棉花的农民只能购买来完税。

    虽然说这样规定税赋有些莫名奇妙,但在客观上确实让棉花种植普及开来了,而全国征收棉布的数量在永乐年间甚至达到过一年一百七八十万匹的惊人规模。

    尤其是江南这类商品经济发达的区域,棉花种植在松江、嘉善等区域非常常见,也留下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说法。(魏塘位于嘉善)

    不仅如此,心灵手巧的中国人除了可以将棉花制成棉布,而且还可以加工出红、黄、蓝等各种色彩、条纹或是一些简单的几何图案。就说厉害不厉害吧。

    这其中还有一种三梭布,与普通的棉布还有所区别,因为采用特别的制作方法,使得这种布非常的柔软,特别适合用于贴身服用。

    朱厚照自己穿着不知道,其实他的裤衩子就是用进贡的三梭布制成。

    总得来说,明代的棉花种植和纺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