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嫡长子 第706节 (第7/7页)
说清楚,官员到位以后要迅速摸清各府的灾民,尽快开放粮仓予以救助,大乱之后不得再有民乱。” 皇帝是口述,范玉昌要马上下笔,转化为书面用语。 这是侍从必须具备的本领。 其实官场提拔是有一些‘潜规则’的。 最为典型的,比如说正德初年时,人人都觉得京官好过地方官。 哪怕是京官的三品,都比地方官的从二品要号。 例如礼部侍郎是三品,布政使是从二品,论品秩肯定布政使高,但是论谁更好,十个人里九个会选侍郎,剩余一个也是脑子不好。 你当了侍郎,就是京官核心,每日上值碰到的是尚书,事务往来也是尚书直接和你对话,出门在外,碰到的是其他各部的侍郎,一旦尚书年老或是出了问题,还有很大的机会顶替。 但是布政使? 差远了,尤其在正统以后,巡抚逐渐从临时官变为固定官员,成为事实上的封疆大吏,布政使的含金量就更为下降。 皇帝记住京圈一众权贵都不容易,更不会记住哪个省份的小小布政使。 直到朱厚照继位。 他一方面大量派出嫡系心腹担任这些官职,又通过提拔他们来创造‘前例’,从而逐步冲破了固有观念。 比如先前提拔的张子麟,他仅仅是布政使,一步擢为工部尚书以往是绝无可能的。 但在正德朝没什么可能与不可能,天子的下了旨意,就是可能。 官场的规矩由官员自己来定,这是当皇帝做得最蠢的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