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嫡长子 第715节 (第6/6页)
口而出,“父亲所奏鱼鳞图册,其总数不能小于正德十五年。小了,出了事没人会管爹。但是也不能大于正德十五年太多,否则,父母官便不高兴了。其实如四川之地还好,似南北直隶,若是叫朝廷知道正德十五年有人上奏不足,那便坏了。” 三年报一次。 如果今年报的比先前少,那指定有猫腻。总不至于现在拿出什么土地荒漠化这样的词汇来忽悠朱厚照。 而四川之所以还好,是因为这里有新垦荒的,所以报得比先前多还很合理。 但是多太多,就会让一些人不满意。 其中就包括本县的知县徐维明。 可朝廷最绝的就是,不要知县署名了,只要田长署名。 这就是很好的利用了人性,试想一下,如果要知县署名,那知县不点头,这东西就送不上去,田长的职责就全都是假的,他半点作用起不到。 其次,知县不必署名,田长要署名,那所有的责任都是田长的。 即便田长本身要隐瞒田亩,所得收益自己照单全收就是,谁他么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得了一万两脏银,完了再分给别人五千两? 知县没有任何责任,而想要得到收益,世上可没有那么好的便宜可占。 这就造成了知县和田长天然的就有矛盾。 对于知县来说,田长报的数据越老实,来年他的税赋压力就越大,毕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税交,就像拆迁,什么时候不得碰个钉子户啊?哪怕他本人不想着贪,但少报点,让咱日子过得轻松点行不行呢? 但对田长来说,你轻松不轻松关我鸟事,黄册和实际不准,掉的是我的脑袋,你是半点屁事没有。别说你只是个知县,就是上面坐着自己亲爹,那父子俩之间也不能这么互相坑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