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793节 (第4/6页)
乐年间的郑和宝船,使用的是硬帆结构,帆篷面带有撑条。 硬帆虽然较重升起费力,但却拥有极高的受风效率,以使船速提高,并且桅杆不设固定横桁,适应海上风云突变,调戗转脚灵活,能有效利用多面来风。 而简单的算数就知道,6万人至少需要50艘这样的巨舰。 但没关系,永乐年间郑和船队都有200多艘大小舰船,更别提大明现在财大气粗了, 兵部也不多烦,一道命令下去,除了已经被开到吕宋、台湾的,剩余所有宝船全部调用,一共67艘,多出来的当然就是装载各类武器、物资等等。 其实朱厚照也是应用了现代一些理念,即一艘船只,最好不要短时间内建造的太多,建造太多以后满足了大部分需求,挤压了其他船型的生存空间。 后面一旦有更新的技术怎么办? 所以哪怕是一款非常合适的,那也是分阶段,并且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步建造,这样以后替代起来也有序,压力也小。 所以说这几年先小小造了80艘而已。 战争时期另当别论。 而即便是兵部尚书桂萼本人,也很少看到所有宝船集中起来的场景,毕竟这样的运兵任务并不多见。 纸面上看,这就是一个67的数字而已,可现场来看,光是一艘一百多米长,五层楼高的庞然大物就已经让人有一种惊叹感了, 更不要说是67艘连在一起。 港口处,海面上,巨大的战舰像是一座座小山一样,真正是一望无际,根本不见尽头! 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