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33章 大生产之打谷机与风谷机 (第1/5页)
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正文卷第733章大生产之打谷机与风谷机听侯润发算了这一通账,知道每年种田能赚上百两银子,村民们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吃过早饭,便一起唱着南京的乡间小曲,去收割稻子。 原本这剩余的稻子按往日效率得一天半才能收完,但今天村民们干劲儿十足,竟然真像侯润发所号召的那样,赶在天黑前收完了。 次日,侯润发带着人去社里借耕牛准备给稻谷脱粒。 大明原本家庭生产多是用摔桶脱粒,需要待稻谷在田地中暴晒后,成束拿起在特制的木桶边摔打。 这种摔桶手工脱粒的效率很低,唯一优点就是简便,妇人、少年都可以使用。 至于说后世的脚踏式打谷机却是要等到十八世纪才被发明。 那么大明原本是如何进行大规模高效率稻谷脱粒的呢? 靠畜力、人力。 一般都是将稻谷运回村中打谷场堆放,然后铺满一整个打谷场,用牛拉着石磙多次碾压,以达到脱粒的目的。 然后由几个人清理走稻草,再利用天然风力扬谷,或是利用风谷机扬谷——这种方法,一天就能将大量稻谷脱粒。 说起来,风谷机虽然在明代便出现,还被记载在《天工开物》中,但实际应用并不广泛,农村大多还是借助自然风力人工扬谷··· 侯润发垦荒这个村子被取名为五里墩,寓意其距离傲波城有五里地,村落建在一个大土墩上。 他上面的社则被称为河岔社,因为其坐落再一条小河分岔处。 河岔社下面管着五个村,在加上其本身也是个村,实际下辖六个村,但实际人口只有三百多个青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