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_第571章 新盐政,抄家上瘾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71章 新盐政,抄家上瘾啊 (第1/4页)

    “所谓官批,便是由朝廷在各产盐区设立有司,对盐厂所产食盐进行批发式销售。凡获得商务部相关许可的商人,皆可作为经销商前去购买。

    和‘盐引法’、‘纲法’不同的是,能获得相关许可的经销商将会很多,不至于再形成少数商人垄断食盐市场的情况。

    之后便到了商销环节——之所以有这个环节,是因为朝廷并非将食盐批发给商人就不管了。

    首先,朝廷有司对各个地区的食盐批发量会有一个指导数据。

    基本上依据人多之地多批,人少之地是少批的原则,使食盐不至于多至滞销,也不至于某些地方缺盐。

    其次,朝廷会根据盐厂产盐情况、各地对食盐的需求总量,对分销的食盐定下一个标准价格。

    即,所有盐商在向百姓零售食盐时,只能以该价格出售。由此,盐商便无法通过cao控食盐价格谋取暴利,百姓亦不会再因食盐价高而舍不得吃盐。”

    听到这里,林佳鼎、刘中藻乃至旁边的徐智虎,都不禁眼睛放光,脸色也因兴奋、激动而发红。

    就拿徐智虎说,他年少时家中条件差,常吃不起盐,只能以醋布增味。在他的认知中,绝大多数贫苦百姓,每天都在为买盐烦恼——盐价实在太高了。

    事实上,明朝在一些产盐区已经在使用晒盐法制盐,虽然技术粗糙,远不如后世的工业化生产效率高,但相较于煎煮制盐已经有了颇大进步,得盐更易。

    然而直至清末,盐价依旧是一个让百姓头疼的问题。

    其主要原因,就是盐价不受国家控制,而是由盐商控制。

    商人逐利,哪里会在乎百姓吃盐方不方便?为了暴利,自然使得盐价居高不下。

    朱媺娖所说“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