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5 (第2/4页)
什么压迫感。窦宪心知如此,并在前头将立场摆得十分清楚。然后站在昆明诸夷的角度,阐明了其中明明白白的害处。在此基础上,向对方抛出了诱饵。 而正是这诱饵,让楚归心头大震。 基本上所有的族群,都坚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昆明诸夷也不外乎如此;所谓真正的同化,至少也要上百年的时间。昆明夷族心中也清楚这个道理,因而他们应征,所图也不过是才和利,或者更重要的,是朝堂更好的政策。 因而窦宪提出了两条:一是他们继续按原计划进军哀牢,只是双方冲突,却要似假还真,务求避免伤亡。此后,哀牢一族会像西南方向迁徙,对方想报功的报功所得朝廷嘉赏,一分也不会少。二来,如果昆明夷族答应此条件,窦家愿意与他们分享一条从凉州、中原到昆明地的商道。 这个时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更莫说是蜀地之南的滇境了。西南物产丰饶,但再丰饶,交通不便,没有市场,也不会变为财富。这时一条商道的价值,其利益自是不言而喻。而商道所代表的,也不仅仅是财富,还有信息、往来、关系以及整个族落所能增长的见识。 如今的昆明夷首领是很有见识和野心的一个人,要不然也不会应朝廷征募。他当初自也曾想过举全族之力,辟出自己的商道来,这在他们地盘之内还好说,可是一到汉境,夷族的行动便是十分受限制的。关卡、通牒,诸如种种,即使他是一族首领,可是层层官吏不买他的帐,层层关卡他打通不了,也是白搭。 现在窦宪给他说要和他分享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