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文祸(三)--临安十八年 上 (第2/8页)
极点的临安十八年,正是以这件事为发端,从绍兴八年,秦桧以狂妄凶悖之名治胡铨以罪开始,高呼男儿当为天下奇的王庭珪,黯叹天意从来高难问的张元幹,非笑朝政的胡舜陟,鼓唱浮言的张九成,讥讪的李光,朋附的胡寅,声讨夏二子的吴元美,阐发子不yuy中人的程瑀,誓言九死以不移的赵鼎,指望赵构谨察情伪的张浚因着种种最奇诡不过的逻辑和论证,一一倒下。直到绍兴二十五年,秦桧去世的前夜,他还在审订赵汾大逆案的名单,要把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的张孝祥勾兑入案,杀之而后快。 对此,清赵翼描述为:秦桧赞成和议,自以为功,惟恐人议己,遂起文字之狱,以傾陷善类。因而附势干进之徒承望风旨,但有一言一字稍涉忌讳者,无不爭先告讦,于是流毒遍天下。 到最后,就连这个生逢盛世,亲眼见证了乾隆文狱的赵翼赵云崧,也不由得为之感叹:其威焰之酷,真可畏哉 是为,临安十八年。 据说,在宋朝的时候,把重要的姓名,写在书房的屏风上,是上层社会中很流行的一种习惯,比如说,某位曾经吓得周邦彦钻床底的大人物,就曾经把宋某田某王某和方某这四个名字写在屏风上,生怕忘掉。 这天,在一德格天阁里,秦桧静静的坐着,一边翻阅最近送来的报告,一边梳理着自己的思路,过了一会,他站起来,用他那极有名,极漂亮的字体,在屏风上慢慢写下了三个名字: 赵鼎李光胡铨。 赵鼎,曾与秦桧同为相臣,李光,曾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总理,都是与秦桧长期纠缠,足以对抗的敌体,能和他们的名字这样列在一起,对胡铨其实是一种荣耀。 绍兴八年,时任枢密院编修官的胡铨,针对诏谕江南的金人,上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