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第六百三十五章 工程建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五章 工程建设 (第1/4页)

    与阿拉伯联邦相比,新中国虽然迄今还是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但是各方面的实力都更在其上。1941年虽然遇到了一些麻烦,但随着又一批苏德援助项目的完工投产(苏联援助的项目至此已经全部完工,而德国的还有一小部分。),新中国的工业总产值还是首次突破了90亿美元大关,几年前还完全是一个落后农业国的中国已经悄然成为了世界第六大工业国......

    1941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已经接近500万吨(如果不是捷克人闹事,本来是可以达到甚至超过的。),排到了世界第6位,而钢铁的消费量更是超过了日本位居世界第五,在钢铁产量短时间内不可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超过500万吨的巨大缺口主要通过从苏联和日本进口加以弥补。之所以中国对钢铁的需求量会迅速增大到这个地步,主要还是基础建设的需要。

    旧中国的交通状况实在太差了,抗战结束时黄河上仅有3座大桥,而长江上更是一座桥梁都没有,过江全靠轮渡;而中国内陆的铁路里程同样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并且分布也极不均衡,这无疑对中国经济与工业的发展妨碍极大。

    此外,随着和平的到来,加之盐锅峡水电站的成功修建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因此充分发挥中国水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建设水电站以变害为利、在减轻黄河水患威胁的同时提供发电和灌溉,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与长江相比,黄河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