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05 (第2/4页)
知道,总比不知道要好。 这样,才能自我保护。 只是家长们更加担心起来,常常告诫女孩子们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能走错这一步。 看看连队里,个别小青工就因为“生活作风”问题,被人议论。严重的,甚至还顶上了“臭流氓”的名声。 现在,流氓可是人人喊打的,无论男女。 * 时间进入了一九八二年。 团场里,留守的知青们中间,忽然传出了一条消息。 说是沪上发布了新政策,知青家庭只要夫妻中的一方符合“顶替”政策的,就可以举家落户。不过落户地点不在市区,而是市直辖的聚丰农场。 这个消息一出,滞留在沪上的知青家庭,一部分落实了政策。就携家带口,欢欢喜喜地去了聚丰农场,从而改变了“没户口、没工作、没住房”的艰难处境。 虽然也有不乐意的,可耗了那么久了,早就挺不下去了。 再说,也实在没什么可选择的余地了。 另外一部分,却被沪上接待办给赶了回来。 办公大楼上安着个大喇叭,天天吆喝着:“返城的知青们,符合条件的,到聚丰农场去,不符合条件的,不能再呆在城里了,这里已经没有工作了,继续呆着是没有希望的……” 而团场里,也出现了第一轮知青回流。 由于有政策,回来的知青由原单位正常接收,工资福利待遇不变,还给安排住房。 不过,当初走的时候,已经把十几年来攒下的家当变卖一空,现在除了一间空房子之外,什么都没有了。 还有一大部分知青家庭硬是“赖”在城里,靠着摆地摊、卖水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