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31节 (第1/5页)
而这些洋人一开始只是尝鲜,后来就完全离不开了。 因为他们不愿意走路,平时只能坐轿和乘坐马车。 但是坐轿子太慢了,太闷了。 乘坐马车,太颠簸了,而且也太封闭。 这个黄包车速度不快不慢,而且稳当舒适,比起马车要方便快捷得多。 因为良好的设计,使得避震性能比同时代产品优秀太多了。 另外还有一种出其不意的效果。 那就是高高在上。 坐在黄包车上,俯瞰路边行色匆匆的路人,不免充满了优越感。 别人走路我坐车。 而且可以完全享受路人羡慕的目光。 所以,至少在九江,这十辆黄包车的生意好到爆。 不过这些样本还是不够精确,等到第二批黄包车出来后,投放到上海,才能看出真正的效果。 届时,才会产生一定的轰动效应。 当然所谓的轰动效应,并不是说黄包车出现在街头引起轰动。 而是第一批黄包车夫赚取了大量的钱,引起的轰动,使得人争先购买。 这不是一个商品,而是一个赚钱工具。 虽然时间很紧迫,但是苏曳还是会进行长时间的市场培养和铺垫。 就比如说香烟,市场培养都已经快一年了。 培养的结果就是从太平天国到清廷,二品以上官员,大多数人都成为了烟民。 不,是烟鬼。 而且这近一年时间,苏曳采取的策略都是只送不卖。 甚至未来高端的富山春居图香烟,都是采用限量配额制度。二品以下官员,没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