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解决方案 (第1/4页)
张顺能够提出来理论依据来,并不代表就能立即解决问题,但是三原知县张缙彦犹自兴奋不已。 因为以前“引泾”派在和“拒泾”派辩驳中总是处于下风。 那“拒泾”派代表了泾阳本县的利益,故而引泉入渠,对泾阳影响也不是很大,且易于实施。 但是对泾阳下游的三原、高陵喝临潼来说,不啻于灭顶之灾,好端端的渠水没有了,原本上好的良田可能都不得不变成中田,甚至下田,这让以张缙彦为代表的“引泾”派如何接受? 别人不知,那张缙彦如何不知?从那“吊儿嘴”凿山引水难度何其大也。 所以和其他不同,张缙彦虽然也鼓吹“引泾”,但是对凿开吊儿嘴,其实并不报太高期望。 “引泾”派除了鼓吹开凿吊儿嘴以外,竟然无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如何不落入下风? 但是当张顺提出来的“沉沙平切,冲淤平衡”以后,事情便朝着“引泾”派有利的方向发展。 因为它从根本上一劳永逸的解决了不断开凿新的引水渠问题,彻底堵住了“拒泾引泉”派劳而无功、得不偿失的“谬论”。 其实若是仔细论起来,在山谷之中拓宽河面,所需工程量未必就比凿穿吊儿嘴小多少。 但是拓宽河面,实现冲淤平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比凿开吊儿嘴切实可行,故而张缙彦不由异常兴奋。 本来最好实行张顺“沉沙平切,冲淤平衡”的地点正好是郑国渠渠首。 此处泾水刚出山谷,只需要挖掘两岸泥土,便能实现拓宽河面的目标,最为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