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迷失初心 (第1/4页)
仔细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你会发现,君主集权,是一步步加强起来的,皇权与相权之争,贯穿始末! 夏商周三代,以及秦汉之初,宰相的权力极大,开府治事,事必躬亲,相比之下,君主反倒一身清闲,他只需要选个能干的丞相就行了,根本不用过问具体事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个象征和符号! 这种情况,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改变的,具体内容,我们以前曾经讲述过,不再赘言!总之,从此以后,君主的权力越来越大,宰相的存在感,越来越低,由执掌江山者,逐步沦落成为皇帝的私人秘书(清代军机大臣)! 诸葛亮为什么希望恢复西汉初年,虚君实相的政治制度呢?因为他虽然是个古人,却有着超越时代的敏锐目光,以及一般人所不能企及的立场和高度! 诸葛亮看到了皇权加重,相权削弱的重大弊端,更是发现了那个循环往复的历史规律! 在诸葛亮看来,君主独揽大权本也没什么,只要皇帝英明睿智,神武盖世,王朝也一样可以经久不衰,盛世不断!问题是,这样的皇帝,百年能出几个?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因为父死子继的家天下制度,皇帝是不能换外姓人当的,一旦出现昏君、庸君、弱君或暴君,王朝便会走向衰落,直至逐渐灭亡,这就是君主权柄过重,而相权过轻的副作用! 反之,如果君主只是个象征和符号,并不具体管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