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_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 (第8/8页)

见,爱卿如何变作这番样子?”

    李师师闻言,心中伤感,遂悲戚地答道:“陛下,因那周侍制外放做官,妾身送周侍制去了。念那周侍制,若大的年纪,又是文雅之人,离了京师,定然茕茕孑立,妾身因此而感到伤悲。”

    徽宗闻言道:“哦,爱卿原来是送周彦邦去了。很好,卿去送周彦邦,那厮这次又谱了什么词?”

    李师师见问,从怀里掏出一张纸,说道:“时间紧迫,周侍制现场谱了首《兰陵王》,抄在纸上,递于妾身,妾身现就依律唱与陛下听。”

    李师师说毕,引吭而歌:

    “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谶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桑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映离席。”

    李师师一边唱,一边用红巾擦泪,特别是唱到:“酒趁哀弦,灯映离席”时,几乎是泣不成声。

    宋徽宗听了李师师唱得词,哀哀怨怨,悲悲戚戚,也觉凄然。

    宋徽宗心中暗道,我也是个大有慧根、风流倜傥的人,怎就容不下他人?若换了周彦邦那厮是君,我是臣,我岂不是也要被他逐出京去?要想公道,打个颠倒,看来,朕此事做得不甚地道。

    如此一想,徽宗觉得愧对周彦邦,又可怜李师师伤悲,便于第二日降旨,召回了周邦彦。

    想不到经此一事,反而使周邦彦天天与徽宗混在一起,填词作诗,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的,全乱了体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