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祯绝不上吊_第682章 乱我民心者,乱棍打死,革除全家功名,三代不得为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82章 乱我民心者,乱棍打死,革除全家功名,三代不得为官 (第1/4页)

    为什么?

    为什么明朝的税收制度这么奇葩?

    要知道,一个政权,她的各种制度,都是由官员制定的。

    封建时代的王朝规矩是什么——君权与相权的妥协。

    或者说句最直白的:皇帝与官员之间的平衡。

    有史以来,不分中外,王朝能够延续的前提就是君权的妥协。

    翻翻历史:强势的君权王朝,都不会长久——官员没有权利,就会换了一个能让他们有权利的王朝。

    这一点是亘古不变的。

    也就是说,王朝制度的根,在官员手上。

    当一个王朝内的官员,都演变成一个阶层的时候,这个王朝的制度……

    就倾斜了!

    明朝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朝代,哪怕她的官员,出身平民人家,占据了近一半。

    但是,在明朝这种官场氛围下,这些官员,迅速进化成了统一的阶层。

    他们代表的就是豪绅的利益。

    不能同流合污的官员,迅速就被架空,被排挤,被铲除!

    根如此了……

    明朝制度自然就如此奇葩了。

    因为种地的——无权无势,没人呐喊。

    因为经商的——有钱请客拉关系(本身就是官场一员),国家制度自然向他们倾斜。

    这也就造成了种地百姓,越种越穷;士绅人家,越来越富的现象。

    为什么我用了“非江南地区”——因为江南地区自朱元璋起,用“纸钞交纳四成,拖欠四成,实交不足两成”的纳税方式,就成了惯例。

    贯穿整个明朝,不分大明、南明。

    这一点,恰恰是士绅阶层,能够把持官员属性的关键所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