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零之知青的乡下娇妻 第2节 (第4/7页)
是看腻了我,不稀罕我了。” 是的,沪市来的那封信并未催人,写的都是夸赞安乐和感谢王家的话。周家人不知内情,还以为儿子能考上大学是因为王家的帮忙。这不,收到儿子考中的电报后,周家人为表感谢,刻意写了信过来。 只是周家人大度知礼,王爱国也不能得寸进尺。女婿下乡七年了,当爸妈的哪能不想念?他再舍不得女儿,也不能阻拦女婿一家团聚。更何况仔细想想,其实王家已经占了不少好处。若不是周文,以他闺女的成绩,可不一定能考上大学。 自家人知自家事,周文是如何待安乐的,又是怎样孝敬老人爱护小辈的,但凡长眼睛的都能看见。 不是他王爱国自吹,整个向阳公社就找不到比他女婿还要好的人。 女婿是个好的,那他王爱国就不能太差。 再者说了,丑媳妇终归要见公婆,早一天晚一天都一样。 因此种种,王爱国强忍着不舍给闺女买了最近的火车班次。 晌午,嫁在邻村的王安然也带着男人和孩子回来了。 说来,王爱国与姜春花生了五个孩子,养活三个。 其中大儿子王安强娶妻刘小萍,有王昌鹏和王昌玉两个孩子。 大女儿王安然嫁给了邻村林亦全,有个儿子林大龙,与王昌玉同岁。 最小的闺女就是王安乐,嫁给了知青周文。小两口都考到了沪市,明日一早就得去县里赶火车。 因要出远门,家里亲人就都赶过来聚一聚。不时,村里人晓得王安乐和周文明日就要离开坎子村,也抽空过来说两句话。 人一多,倒冲散了王安乐离别的伤感。 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