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洛城前途黯淡啊 (第1/5页)
路易从未想过他会进行这样的工程——梳理过去40年职业篮球的比赛风格的演变,从而帮自己看清未来的道路。 路易将24秒进攻之前的时代,定为洪荒年代。 没有24秒的乔治·麦肯是超级巨星,而在24秒规则下,麦肯只是个不入流的中锋,这个规则对职业篮球有着怎么夸耀都不为过的积极影响。 1950-60年代,这十年间,职业篮球比赛简直可以算是“乱枪打鸟”,由于50年代的前五年每支球队最多只有一名黑人球员,所以NBA的比赛里会充斥着大量又慢又笨的白人球员在攻防两端各种xjb打的场景。 所以,像鲍勃·库西这样的球员才能脱颖而出,他的创造力,他的不看人传球,他的胯下运球,对当时的人来说就像2008年在电影院里看到《阿凡达》一样震撼。 由于存在着大量的低效进攻,NBA的命中率来到了历史的最低点。 有很多现代球迷会对着库西职业生涯场均39%的命中率指指点点,但如果不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就无法得到真相。 真相就是,库西的命中率和同代人相比,已经属于平均水准之上的水平。 根据路易手上的数据,在那個十年间出场超过300场比赛的66名球员中,命中率最高的只有45%,而库西的命中率可以排在42。 如果把这个标准提升到500场,符合条件的就只有22名球员。 排名第一的尼尔·约翰斯顿只有44%的命中率,而库西排在第十五位。 进入六十年代,这一情况仍然没有好转,所谓的神投手们,命中率基本在37%-40%徘徊。 所以,那个时期的NBA的版本答案便呼之欲出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