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0章 (第1/3页)
如今这个秋收税入还不够亮眼,毕竟在大明这么多府之中只属于中层,加上上次葛郎中之事,户部的人就算看到了卫辉的这份税入,说不得也要在里面作作文章。 可是若是再等半年呢?等到明年的夏税,到时候报上朝廷的数字该有多少?会不会一举超越松江府这类的超级纳税大府?若是能做到这种地步,就是别人再想怎么压制卫辉府,那也是压不住了! 大明的赋税其实并不高,田税二十取一,商税更是只有三十取一。当然这些只是明面上的,地方上的官吏们可以用各种方法来增加苛捐杂税,比如说在征收粮食税收的时候,可以淋尖踢槲,让槲面上堆积出来的粮食洒落出去,而那些散落出去的粮食则是属于损耗部分,就归官吏们所有了;商税同样也有各种办法多征收,毕竟商人比农人更为富裕一点,但是地位还更低,商人做的就是一个倒买倒卖,赚取差价的一个事情,从东卖西,从西卖东,要的是一个流动性,于是明朝官吏们设置了重重关卡,只要是经过一地,都要交过税,过税又要分为钞关税、抽分税、门税等,而这里面的费用就可以自由来去了。 但是秦修文提议了周邦彦降低卫辉府各县的过税,严厉打击各个县衙额外征派税赋,还组建自己的车队、船队为从卫辉流通过来的客商保驾护航,可以让商人们以一个比较正常的过税将商品流通出去,这才是除了新码头的建立外,更为重要的一个税收制度上的开放。 也是因为周邦彦一开始就没有把卫辉的税入太过放在心上,然后自己也想在里面捞一点油水,这才同意了秦修文的提议,但是真没想到秦修文能做到这种地步。 不得不说,周邦彦虽然心胸不算宽广,但是对时政的把握、对为官之道的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