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姐弟 (第1/4页)
同样的相貌,不同的家庭,其结果会完全不同。 这就是社会的多样性。 郑娟生的漂亮,漂亮是好事,通常情况下,漂亮都是褒义词,但郑家的条件,反而让漂亮成了负累。 她和郑光明都是郑婆婆捡来的孩子,他们没有城市户口。 没有城市户口还生活在城市里,问题可就大了。 八十年代以前,粮食实行的是统购统销政策,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 如果是农民,可以留下一定的自留量,保证自己的口粮,计划之外的则由国家统一收购。 如果是城市居民,城镇居民的粮食则由国家计划供应。 城市户口的居民都有一个红本本,城市居民粮食供应证,上面会写明具体的家庭人数、粮食的定量标准。 居民凭借红本本和粮票才能买到国家供应的平价粮食。 哪怕是在饥荒的年月,农村也要优先保证城市居民供粮。 除此之外,城市居民的就业、教育、医疗等资源,也远比农村要强得多。 绝大多数农民的梦想都是拥有一个城市户口。 而像郑娟这样,生活在城市,却没有城市户口的人,首先面临的就是生存的压力。 粮本上没有她和郑光明的名字,他们一家三口只能买一人的平价粮。 而粮本上的粮食定量是根据职业、性别以及年纪综合考量的。 郑婆婆一个月的定量是26斤,其中一半还是粗粮。 虽然只有一半是粗粮,但郑婆婆每个月都会去黑市把细粮换成粗粮。 众所周知,粗粮更有饱腹感,因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