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保守派 (第1/4页)
丁谓在史书上的名声虽然不好,但未来是未来,现在是现在。 毫无疑问,他就是大宋目前最有势力的大臣。 宰执天下! 放眼两府,一小半都是他的人。 内朝有官家和太后,外朝有首相丁谓! 飞龙骑脸,怎么输? 因此,即便后续仍然有人反对,但浚河一事,还是通过了此次廷议。 最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丁谓居然提议由晏殊前去苏湖地区覆查浚河议桉。 这一点,确实让人倍感意外,连晏殊在接到这份诏书时,也是一脸懵逼的状态。 我要下江南了? 而且是考察浚河一事? 他懂个屁的修河啊! 晏殊自十四岁以神童试入仕,先后历任秘书省正字、集显校理、同判太常礼院、直史馆、太子舍人、知制诰、翰林学士。 这些职位,全都是文学类的职务,或者说基本都和文学相关。 从晏殊的入仕履历来看,也不难看出,他是没有地方官的经历,同时也没有什么实务性的职务。 论文学修养,论辞赋,他必然是当世第一流。 但人无完人,真让他去考察浚河,他真没那么能力。 所以,一接到诏书,他当天连忙上书,以兹事体大,能力不足为由,拒绝了这一差遣。 宫中的回复也没有让晏殊等太久,隔天李杰就批复了这份上书。 晏殊,确实不太合适。 其实,丁谓当时提议由晏殊下江南时,李杰就料到了今天的局面,而他之所以不反对,主要是想看看丁谓的葫芦里到底再卖什么药。 政事堂。 丁谓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